唐僧骑马咚咚咚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精选5篇

内容摘要下面是小编给你整理的关于唐僧骑马咚咚咚,希望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精选5篇的内容对你有用!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

下面是小编给你整理的关于唐僧骑马咚咚咚,希望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精选5篇的内容对你有用!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篇1

  一、目标

  (一)发现童谣连锁调的特点,感受童谣的序列性和趣味性。

  (二)尝试配乐朗通,有韵律感地朗诵童谣。

  二、准备

  (一)材料准备:童谣角色图片(见操作材料);歌曲《猴哥》:(见CD);幼儿用书;打击乐器:响棒、小铃等。

  (二)经验准备: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了解故事情景。

  三、过程

  (一)听听孙悟空的故事(解说:本活动由故事、操作、表演三大环节构成。第一环节由幼儿熟悉的“孙悟空”故事导入,理解童谣的大概内容。)

  1.欣赏歌曲《猴哥》。

  (1)这首歌唱的是谁?

  (2)说说你知道的与孙悟空有关的故事。

  (二)找找童谣里的秘密(第二环节“找找童谣里的秘密”,幼儿通过欣赏、学念、图片操作等活动,自然而然地发现该童谣连锁调的特点,感受童谣的序列性和趣味性。)

  1.欣赏童谣,了解童谣内容。

  (1)童谣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童谣里有哪些人?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本领呢?

  2.排图游戏,梳理人物顺序。

  (1)童谣里人物的出场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2)幼儿利用操作材料,边听童谣边排出童谣里出场人物顺序。(可参见幼儿用书第2册第23— 24页)

  (3)相互交流排序结果,视情况可再次欣赏童谣

  3.发现童谣连锁调的秘密。

  (1)这首童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小结: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就是下一句的第一个词,这种形式叫做连锁调。

  4.幼儿利用操作指偶表演念童谣数遍。

  (三)演演童谣里的孙悟空(解说:第三环节结合角色、乐器来表演,通过朗诵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童谣的韵味,体验童谣的艺术美。玩中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1.配动作念童谣。

  (1)如果你是童谣中的角色,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提取幼儿的角色动作,边做动作边分角色轮流念童谣。

  2.配乐念童谣。

  (1)如果加入响棒和小铃,我们可以怎么样边配乐边念童谣?

  (2)响棒的声音响,配前半句;小铃声音轻,配后半句。

  四、延伸

  (一)在阅读区投入《西游记》的相关书籍,在表演区继续进行童谣朗通表演。

  五、资源

  童谣: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跟着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清。

  分不清,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一扫光!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篇2

  活动设计:

  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形式,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唐僧骑马咚哩个咚》内容来自于《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幼儿喜爱,为幼儿所熟悉。而我们传统的童谣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反复单一的练习会使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枯燥乏味,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童谣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然而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一些诗歌、儿歌、童谣等文学作品,就是以其跳跃、轻快的节奏吸引人,将其和音乐、节奏结合,能更淋漓地表现它的特色。因此在这个大班语言活动教学中,我尝试将童谣与现代化的rap乐曲相结合进行说唱表演,创造性的进行童谣教学的新尝试。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童谣,激发幼儿朗诵童谣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事先对《西游记》有一定的了解。

  3、录音、RAP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猜人物,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声音,请你们听听看这段声音是哪个动画片里的?谁在说话?教师播放声音后提问:

  1、谁在说话?你从哪里听出是孙悟空?

  2、他喊的师傅是谁?

  3、去西天取经的还有谁?一起告诉我?

  4、小结:听说过《西游记》吗?这四个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西游记》深受人们的喜爱,百看不厌,后来人们把《西游记》出版了大人的读本和小孩的读本,还拍了电影、电视、制作了动画片。

  (PPT在同一画面上逐个出示这四个人物的汉字,电影、电视剧照以及图书封面)

  此环节设计意图:

  孙悟空是小朋友比较熟悉的人物,我通过让幼儿听声音猜人物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孙悟空的声音,逐渐引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一步一步引入活动的主题,并通过小结让幼儿对《西游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观察讲述,渗透童谣内容。

  1、你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

  2、他长得怎么样的?使用什么兵器?有什么本领?

  3、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经常会碰到谁?最后怎么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PPT,出示相应的人物图片,并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此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让幼儿说说喜欢西游记里的人物,一方面在集体交流中帮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关键性经验。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谈话,无意中渗透童谣内容,为童谣学习做准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在PPT中准备好的9张图片正是童谣中的9句话。)

  三、欣赏童谣,了解童谣内容。

  1、有一首童谣讲的也是西游记里的事情,想不想听一听?(第一次欣赏)

  2、想不想再听一遍,听好后请你给这些图片拍一个队伍。(第二次欣赏)

  (根据幼儿排队情况操作PPT)

  此环节设计意图:

  我设计两遍欣赏的目的是:第一遍让幼儿听清楚童谣内容,了解大概;第二遍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并借助图片让幼儿理清每句话的先后次序,为接下来的练习童谣埋下伏笔。

  四、多种形式练习童谣,调动幼儿朗诵积极性。

  1、跟着老师念。

  要求:先慢慢轻轻,再响亮(1~2遍)

  2、寻找童谣作品中的连锁调的形式特点,降低记忆难度

  (1)小朋友,你们在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举例如:先念第一句,把第二句开头重复的地方响亮的念出来,引导幼儿感知。

  (2)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

  (3)小结:这首童谣中的句子,上一句的末尾都做了下一句的开头,这叫做连锁调。发现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快的记住这首童谣。(操作PPT,在图片上悬浮出现汉字,并用红色笔标注重复的地方)

  (4)我们一起来试试看。(1~2遍)

  3、出示节奏图谱,练习童谣

  (1)师:怎么样使这首童谣念起来更朗朗上口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幼儿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2)对了,我们可以像唱歌一样有节奏的念。(1~2遍,并逐步加快节奏)。

  (操作PPT,在图片上方出现节奏条)

  4、以RAP说唱的形式练习

  (1)如果念得太快,小朋友来不及想接下来的内容怎么办?(启发幼儿思考)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办法,你们听,老师在在每一句的后面加了什么?教师示范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吆,吆,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吆,吆。

  (2)幼儿以说唱的`形式练习。

  5、幼儿观看RAP表演

  老师还能又说又唱又跳,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教师以RAP的形式表演童谣

  小结:这种又说又唱又跳的形式叫RAP,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

  此环节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亮点环节。儿歌童谣中的练习活动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过程,而我将这个练习过程细化分了很多环节:跟老师念——发现连锁调规律并记忆 ——按节奏念——以RAP说唱的形式练——幼儿观看RAP表演。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却又是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练,难度坡度在不断提高,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出适宜挑战,能有效调动幼儿朗诵童谣的积极性。把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童谣与时尚流行的RAP相结合,是本次活动的创新之处。我想也是吸引幼儿之所在。

  活动延伸:

  让我们有空的时候一起来学一学

  组织幼儿学习以RAP的形式表演童谣。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并能背诵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 能利用歌谣进行简单的“卡农”练习,培养学生声部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歌谣。

  2. 卡农的方式读歌谣。

  教材分析

  《唐僧骑马咚得咚》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童谣,本套教材中选用的是樊家信的作品。童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由于各地区流传的略有不同,可以让学生把本地的歌谣与教材中的歌谣对比着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卡农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边表演边读歌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西游记》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出自哪部动画片。

  教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聆听一首关于《西游记》的儿歌。

  二、学习歌谣

  (一)学生观看《西游记》图片,说出各个角色的特点。

  学生回答:

  1. 唐僧牵着白龙马,旁边跟着他的三个徒弟。

  2. 孙悟空拿着金箍棒。

  3. 猪八戒的鼻子特别的长。

  4. 沙和尚在后面挑着行李。

  教师:这首歌谣说的就是这副图片中几个人物的特点,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这首歌谣。

  (二)教师出示《唐僧骑马咚得咚》歌谣歌词,带领学生分句学习歌谣。

  学生拍节拍分句随教师读。

  (三)教师评价后带领学生完整读歌谣。

  三、分角色表演

  教师:歌谣里说出了他们几个人物的特点。这里有代表他们几个人物的道具,同学们可以来扮演这些角色。 教师出示头饰和道具,学生找头饰和相对应的道具来表演。

  道具准备:马鞭、钉耙、扁担、“金箍棒”(木棒代替)、各个角色头饰。

  教师读前半句,后半句由表演这个人物的学生来读。

  师生交替读歌谣。

  教师用响板来控制速度。

  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扮演孙悟空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把“妖怪”打败。

  教师评价并总结。

  四、卡农练习

  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开始读,当读到“后面跟着个孙悟空”时第二组从头开始读,第一组最后一句“妖魔鬼怪一扫光”读两遍,使两组同时结束。

  教师要求:

  1. 学生先把歌谣读熟练再进行卡农练习。

  2. 两组一起读时教师要用乐器控制好学生的速度,并分别给两组指挥提示。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谣,回家后请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篇4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1、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2、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

  教学难点:

  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

  生:喜欢。

  师:喜不喜欢看《西游记》?

  生:喜欢。

  师:你为什么喜欢看《西游记》?(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还有很多很多理由。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听《西游记》中的片尾曲。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这部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尾曲叫什么?

  生:《一个师傅仨徒弟》。

  2、初听乐曲

  请小朋友在听的时候想一想动画片中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并模仿,他们都有什么本事?

  3、复听

  (1)同学们听得真棒,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

  (2)动画片好看吗?里面的歌声是不是也特别好听啊?大家想学这首歌曲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前半部分。

  (3)课件出示歌词

  (4)跟琴学唱

  (5)师生接唱

  (6)完整演唱

  三、学习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1、关于唐僧和他三个徒弟的故事还有一首特别好听的童谣,大家想学吗?

  (1)唐僧的三个徒弟都有什么本事?

  (2)他们这么有本事,他们的师傅有没有本事呢?

  (3)所以,观音菩萨就让小白龙变成白龙马给师傅骑,白龙马在师傅遇险时也能保护师傅。白龙马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学生跺脚来模仿)

  师:白龙马是这样走路的,你还能不能用别的方式表现啊?(学生用手拍地模仿)

  师:你再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没有了。

  师:那老师来模仿蹄声

  2、出示图片《唐僧骑马咚得咚》,老师有节奏的念童谣,学生跟着节奏认真的听

  3、学生跟着老师有节奏的念

  4、学生齐念(同位对拍手掌)

  5、师生接唱

  四、表演《唐僧骑马咚得咚》

  我们刚才一齐说了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扮演一下我们《西游记》里的人物啊?

  1、分小组来排练,边表演边说童谣。

  2、小组练习

  3、我看小朋友们排练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分组表演)

  4、师生一起表演

  五、小结

  你们太棒了,我还想为难你们一下,就是回家与你的家人一起表演《唐僧骑马咚得咚》,能做到吗?

  大班语言活动:《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篇5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知识教学点: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能力训练点: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

  教学难点: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的热情,课伊始我利用孙悟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导入新课。整节课都是围绕孙悟空带来得闯关游戏而展开的。让学生在玩中学,拉近音乐课与学生的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猴哥》进教室。

  2、师导入引出孙悟空。同时提出本节课要求(闯关,表现好的奖励仙桃。)

  师:小朋友,刚才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师导入引出孙悟空。)

  孙悟空去干什么了?你们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勇敢?今天这节课孙悟空要带小朋友去玩闯关的游戏,表现好的奖励仙桃。

  二、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

  生:喜欢。

  师:喜不喜欢看《西游记》?

  生:喜欢。

  师:你为什么喜欢看《西游记》?(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还有很多很多理由。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听《西游记》中的片尾曲。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这部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尾曲叫什么?

  生:《一个师傅仨徒弟》。

  师:你会唱一唱吗?(第一关)

  2、初听乐曲

  今天我(孙悟空)也带来了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欣赏吧。会唱的小朋友可以随音乐唱。

  下面我们要闯第二关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这首乐曲主要是描述唐僧师徒一路取经的艰辛,洋溢着对我们师徒四人的赞美之情。请你说一说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的变化?同时刻画了西天取经道路上的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境况?

  3、复听

  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我请小朋友在听的时候想一想动画片中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我们都有什么本事?

  三、学习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1、谁能说一说我刚才提出的问题就能闯过第三关。(第三关)

  (1)唐僧的三个徒弟都有什么本事?

  (2)我们这有本事,我们的师傅有没有本事呢?

  (3)所以,观音菩萨就让小白龙变成白龙马给师傅骑,白龙马在师傅遇险时也能保护师傅。白龙马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

  (学生跺脚来模仿)

  师:白龙马是这样走路的,你还能不能用别的方式表现啊?

  (学生用手拍地模仿)

  师:你再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没有了。

  师:在我们学过的打击乐器中,哪种敲击起来象白龙马的蹄声?

  生1:双响筒。

  生2:响板。

  生3:铃鼓。

  (选择三个学生,分别敲击双响筒、响板、铃鼓来模仿蹄声。)

  师:其他的同学也来学一学。

  2、我听说有的人把我们的故事编成了童谣,也就是儿歌来说,我好想听一听,谁听过,给我们说一说好吗?

  3、出示图片《唐僧骑马咚得咚》

  我也来读一读。(不按节奏读,乱读让学生发现这样读不好)

  哦,原来读童谣也要向唱歌一样有节奏。变,(变出节奏条)这些节奏条都适合哪句话呢?谁能帮帮我?(第四关)

  4、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告诉你们你们已经顺利闯过第四关了。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让我们用打击乐器,边伴奏边说儿歌好吗?

  (选择学生敲击双响筒、响板、铃鼓来伴奏,其他学生说儿歌。)

  5、听说小朋友们还能有身边的物品打节奏呢,谁愿意表演一下?

  6、我们一起边伴奏边说童谣好吗?

  四、表演《唐僧骑马咚得咚》

  我们刚才一齐说了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扮演一下我们《西游记》里的人物啊?

  1、分小组来排练,孙悟空提出要把这首童谣加进去,边表演边说童谣。

  2、小组练习(放《西游记》里的两首曲子)

  3、我看小朋友们排练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分组表演)

  五、小结

  你们太棒了,第五关也顺利通过了。我发现有好多小朋友得到仙桃了,如果这个仙桃吃了会不老,你打算给谁吃呀?

  想我齐天大圣也难不住你们。看来xx小学的学生确实如xx老师说的那样可爱、聪明。我还想为难你们一下,就是回家与你的家人一起表演《唐僧骑马咚得咚》,能做到吗?好,有机会我会再来得。要好好学习哟。再见!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上课开始我利用动画导入新课,请学生欣赏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欣赏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因为是他们非常喜欢看,又是他们熟悉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唱。“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加强了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拉近了音乐课与学生的距离。

  欣赏完后请学生模仿白龙马的蹄声,我分了两个层次来教学:一是让学生用乐器来仅一敲、打一打;二是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身体发出声音来模仿,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参与其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儿歌《唐僧骑马咚得咚》是学生熟悉的,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说,但与教材有所不同。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学生熟悉的版本,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效果非常好。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我请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来扮演《西游记》中的人物,伴随着熟悉的儿歌,带着头饰,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分组表演时人员稍多;在模仿蹄声中还可以让学生再发散思维思考,敲一敲身边的东西等等。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